联想:你真是难为了陈绍鹏
初次采访联想大中华区总裁陈绍鹏,是在2005年的年底,绍鹏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随和、思维的清晰和敏捷,两年后,笔者再次随主编采访绍鹏的时候,除了上述给笔者初次留下的印象外,绍鹏更是平添了几分成熟。是呀,联想这两年的国际化征程,作为所谓联想国际化大后方的中国市场,绍鹏承受了太重的使命和压力。毫无疑问,正是联想在中国国内市场的增长和利润率的保持,才得以给联想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来去开拓艰难的海外市场。
其实人们更多地是去关注联想的海外市场,尤其是北美市场,因为那里是惠普、戴尔的老家,如果能在北美市场有所建树的话,对于国际化联想的士气鼓舞和外界对于联想国际化进程的评价好坏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把联想的PC业务分为国内和海外两块的话,笔者认为,联想的国内市场已经倾其全力,当绍鹏已经将国内的市场营销做到了刷墙的地步,联想你还指望绍鹏去做什么呢?再看看我们联想的海外市场在做什么呢?
首先是Think笔记本一连串在笔者来看颇为失策的举动。其一就是宽屏的推出。按照联想的定位,Think应该是主打高端商务市场,所以Think的用户应该更多地在海外市场,或者说是在北美市场,不知道务实的海外用户是否会向中国的用户一样追逐所谓的潮流而认可宽屏(从目前的Think产品线的宽屏比例看,宽屏并不多,这是否证明了上述笔者的推断呢)。如果说宽屏Think的推出带来的实际市场利益并不多的话,但其所产生的对于Think品牌的负面影响却要大得多。就联想推出宽屏Think在国内的反馈来看,至少是毁誉参半。所以在海外市场的评价也不会太高。其二就是将Think的价格低端化,使得Think和国内自己的联想笔记本的定位产生不必要的重合,尽管联想中国声称二者仍旧有不同的定位,但从用户的角度,肯定有重合的感觉,这不仅影响了Think的清晰定位,还会间接影响到联想自己笔记本在国内市场的销售。其二就是在宽屏之后,Think皮革版的发布。既然联想已经决定不面向大众市场(7万元人民币的售价谁能接受),那为何还去着力去宣传,还特意为其作了网站,这一行为再次引发用户对于Think品牌的质疑,一方面是在国内市场将Think低端化,扰乱联想自己的笔记本市场,另一方面又以天价宣传Think,但实际的商业利益不大(即使在海外市场),实在不明白联想推Think皮革版的用意。但至少对国内用户再次造成了困惑。
第二就是海外市场的开拓依旧乏力。尽管联想宣布其第四财季在海外市场取得了全面的盈利,但这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联想海外市场的困境。在欧洲市场,ACER的优势依旧明显,北美市场戴尔仍把握着市场第一的位置,而惠普则凭借着其在海外市场的频频发力,连续几个季度占据全球PC市场第一的宝座。反观联想,其主掌海外市场的所谓“戴尔帮”的表现的确令人失望,笔者始终不明白的是,既然联想是想将在中国成功的“双业务模式”复制到全球市场,为何在其海外的领导层中却逐渐淡化中国自己土生土长的领导,难道真的像联想所言,他们更了解海外市场吗?至少从目前的情况下,联想非但没有达到以毒攻毒(引进戴尔的相关领导来对抗戴尔)的目的,反而让人们再次看到了商业模式的复制绝非是引进几个所谓的“本土”人才就可以达到的,而暴露出联想对于国际化认识的肤浅。
第三就是中国市场竞争的加剧,联想将面临更大的提战。近日惠普和戴尔的种种举动,说明其在中国市场的力度和对联想的冲击将会越来越大,同时说明联想的海外市场并未给惠普和戴尔造成压力(否则他们不会有那么大的精力来冲击中国市场)而Gateway的进入,尽管短期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所谓“不咬你而恶心你”的说法对于联想来说也很不爽。再看国内PC厂商,据称近期会有比较大的整合出现,届时,联想中国的优势将会受到削弱,况且联想中国市场的增长肯定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段触底,联想中国的压力可想而知。
业内认为中国市场是联想的大后方,为联想的国际化提供后勤保障。其实笔者认为,用东线(国内市场)和西线(海外市场)来相容目前联想的国际化更为妥当和更有紧迫感。因为目前联想在国内和海外市场都面临着压力,只是国内的压力相对小些。但由于联想西线上述策略的失算,使得东线为其承担了相当的压力(市场、舆论等),但联想需要记住的是,如果联想的西线迟迟不能发动有效攻势的话(给惠普和戴尔造成有实质性冲击),东线的资源(份额、利润、资源等)迟早会被耗尽或者遭到削弱,而令本来还算稳固的东线被对手偷袭。到那时,东西两线都出现缺口的时候,联想国际化战役的胜算在哪里呢?
联想真的要感谢陈绍鹏,他尽管主要负责中国区的业务,其实已经在极大地承担和缓解联想海外市场的压力,希望联想的海外市场争口气吧,即使不能为联想中国分忧,至少也不要再出现上述的添乱了,不要再给绍鹏以更大的压力,因为联想中国已经尽力了! |